修路建路,風(fēng)餐露宿,跋山涉水——這是我父母選擇的人生。記得12歲那年暑假,我是在工地上度過的。當(dāng)時在延安,印象里那是個特別燥熱的夏天,我第一次對筑路人、對路橋這個行業(yè)有了自己的了解。
有個夜晚,分不清是氣溫飆升的原因,還是因為工地大干鋪設(shè)瀝青路面,坐著不動就能讓人從頭到腳汗流浹背。我正在和同樣是被父母帶來過暑假的小伙伴們一起玩耍,大人們要去施工現(xiàn)場加班,我們鬧著鬧著就跟去了。
看到那些停放在項目部大院里各種各樣的,平日里被我們用來做迷藏竄上竄下的機械設(shè)備運行起來,很壯觀,就像自己的玩具老虎活了過來似的;看見那種前面帶著一個大圓轱轆的軋路車在路面上行駛,還想不通好好的路為什么要滾呀滾滾呀滾;還有那個帶著一個大兜的車在鏟運砂石,竟然裝的滿滿的還可以舉那么高。
那時年少無知,看見這些機械我們算是開了眼界。我們幾個孩子熱得快喘不上氣了,但爸爸媽媽們都還穿著工作服,頭戴安全帽,手帶呢絨手套拿著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工具在忙著。工地上電壓不穩(wěn)忽明忽暗的燈光,機械隆隆運作嘈雜的聲音, 他們協(xié)作工作配合的叫喊,伴著我們嬉笑玩耍的大鬧聲,還有偶爾機械停歇時草地里歇斯底里鳴叫的蛐蛐。這一場景在我童年記憶里放映了好多遍,翻滾了好多年, 陌生又熟悉,模糊又清晰。
2011年6月,高考結(jié)束,我選擇了道橋?qū)I(yè)。去了媽媽當(dāng)時所在的項目,同樣是漫長的暑期,可這次沒有小伙伴,只有我自己。很多人長大了就迫不及待的想離開父母,看看外面的世界。而我選擇在工地上陪母親,我們分開太久,只想安靜的待在媽媽身邊,體驗一下她的工作,看看她眼里的風(fēng)景,感受一下她的人生。
那個夏天母親說的最多的就是,以前工地上的生活多么艱辛不易可又是多么融洽,現(xiàn)在時代進步了,機械化占主導(dǎo)地位,更多注重于管理,不再跟個傻驢子似的使勁工作還出不了效率了。在我看來,工地上的生活依舊伴隨著鋼筋水泥,引擎發(fā)動隆隆作響,可當(dāng)年夜晚施工的場景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它就像一副老畫,永遠畫在了我的心上。
2014年的夏天,剛走出校門的我,有幸走進了陜西路橋,成了一名名副其實的筑路人。我就像該收割的麥子,終于收進了糧倉,不再是在商販的壓價中沉默,而是露出笑顏,盤 算著收成。
來到商丹項目部,我積極投身到工作中去,始終要求自己在工作專業(yè)能力和為人處事上能夠體現(xiàn)一名筑路人的形象,把這份根深蒂固的路橋情落實到工作細節(jié)中去。當(dāng)理想照進現(xiàn)實的時候,兩者之間總有距離。枯燥與寂寞總是在打磨新鮮和激情。日復(fù)一日,幾經(jīng)寒暑,我的青春就在這平常的生活中度過,有過困惑,有過彷徨,有過委屈,也有過失落。原來父母走的路是如此的平凡,難道我的青春也要如此黯淡無光?
當(dāng)我坐著車在綿延的公路上駛過時,突然覺 得十分欣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在工地,我們在工作上團結(jié)一致,相互配合;在食堂餐桌前大家熱熱鬧鬧,親密無間;閑時三五結(jié)伴散步聊天,或就某件事熱火朝天辯論嬉戲,不亦樂乎;雖少了小家的甜蜜,卻多了大家的溫馨。
日子總是先苦后甜,時間總是教我們更好的成長。如今,筑路架橋是青絲變白發(fā)的日日雕琢,是筑路人一腔豪情繪就的血脈,是日復(fù)一日的相伴,年復(fù)一年的夢。
對未來有很多信心,我對自己說,翻滾吧,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