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浙江廣廈建設職業(yè)技術大學教師王瑜玲申報的課題項目——《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中公眾參與行為研究——以浙江省為例》獲教育部批準立項。該校將在未來3年,就破解建筑垃圾無公害處理的重大課題進行深入研究。
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事關國計民生,是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必須跨越的難點和痛點。據中國環(huán)聯(lián)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每年會產生近百億噸固體廢物,在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占城市垃圾總量的30%-40%,成為第一大城市垃圾源。歐盟國家每年資源化率超90%,韓國和日本建筑廢棄物資源化率甚至高達95%以上,而我國建筑廢棄物資源化率還不到10%。這些被放錯位置的“寶藏”該何去何從,成為業(yè)界普遍關注的焦點。
王瑜玲從讀研究生時就開始一直關注建筑垃圾無公害處理的問題,并做了大量課題準備工作。2020年1月,她和其團隊正式向教育部申請立項。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公眾參與建筑垃圾資源利用化的行為出發(fā),將關注點轉移到普通大眾與建筑垃圾的關系問題上。通過探究公眾對建筑垃圾的了解和認知情況,以及他們在參與建筑垃圾的資源可利用過程中消極作為的原因及影響因素,從而就提升公眾參與度和發(fā)揮公眾力量“消化”建筑垃圾等方面提出建議和改進措施。
該課題把提升公眾參與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意識作為切入點,使之不僅可以降低對礦山資源的過度開采,進一步貫徹中國走資源節(jié)約型和環(huán)境友好型發(fā)展路徑,還能為全球城市治理和生態(tài)平衡提供新思路。